执教者:尧鑫
教学目标:1、帮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(知识和能力目标)
2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语词的方法(过程与方法目标)
3、和学生共同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(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)
教学重点:掌握理解文言语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
教学难点:发现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
教学方法:激思法、问导法、朗读法、合作探究法、归纳法
教学手段:多媒体教学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激趣
1、教师语:上课之前,老师想给大家看一样东西,大家看看是什么呢?(展示图片,一个海螺)
引导学生抓住海螺的特点,进行观察、想象,说出它像什么。
(此环节,教师要求学生表达的语句要通顺、流畅,注重鼓励性评价,以激发学习兴趣。)
2、总结:你们真会观察。你们看,一个看似普通的海螺,经过仔细观察和丰富的想象,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。这说明,观察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。它能使平凡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,能使平淡的生活变得充满情趣。尤其对于天真活泼的儿童,他们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汲取无穷的乐趣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接近《童趣》,去感受作者那无边的想象力。(板书课题)
二、学习朗读,初步感知内容
1、听Flash配图朗读,注意朗读节奏
2、问导:①听完朗读后,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前些天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?(从文体来看,属于文言文)
②你了解文言文吗?(出示文言文介绍和学习目标)
3、检查预习:之前,老师已经布置大家进行预习,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了。
① 请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和作品
② 给生字词标音
4、朗读课文(分组朗读完成,一组一段)
5、出示题,四人一小组讨论,可小声读出声,划分朗读节奏
6、全班齐读
三、研读,初步赏析
1、师生讨论,学习翻译法
2、课堂练习,尝试翻译
3、分组讨论概括课文内容(提示:文章讲了三件事。可用自己的话来讲述)
<span style="font-size: 14px; font-family: 微软雅黑, 'Microsof